本文已获授权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来源:一筑一事(id:zs_studio)
从“儿童建筑教育”
望向孩子未来的无限可能性
建筑师“低龄化”趋势调查报告
关于儿童建筑教育
教育是每个家庭都共同关注的事。
纪录片《他乡的童年》,常年报道国际新闻的记者周轶君,走访了芬兰、日本、印度、以色列及英国等五个国家,最后回到中国,发现各国对儿童的教育都有不同的导向与侧重。
比如日本格外重视美学教育,名副其实的“从娃娃抓起”。他们花大量的人力、物力,动用最好的资源给孩子做设计启蒙,让他们发现设计之美,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让他们接受真正适合儿童的美学教育。
安藤忠雄就曾专门创作出一本绘本,从孩子的角度教给他们建筑知识。
△ 安藤忠雄的绘本《喜欢恶作剧的建筑家》。
△ 绘本里有一位穿黑衣服的“蘑菇头大叔”,应该就是安藤忠雄本雄了。
△ 绘本里叙述了一对小学生兄妹来到图书馆,遇见“蘑菇头”大叔。大叔带着他们导览图书馆,解答他们关于建筑的疑问,从孩子的角度教给他们建筑知识。
而书里小学生参观的图书馆在现实生活中也是真实存在的。
“从书中走出来”的儿童图书馆—— 童书森林-中之岛 坐落于安藤忠雄的故乡大阪。这也是他送给家乡孩子们的一份礼物。
△ 图书馆外与绘本同款的青苹果模型。
△ 图书馆内部
显然,建筑作为一门艺术,不仅仅是修出漂亮的房子,它更是反复思考城市与自然、个体与社会等议题的综合性学科,而“儿童建筑教育”早在1993年就被芬兰列为了国家艺术教育核心课程。
目前,我国也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儿童教育机构致力于“儿童建筑教育”。 在这堂实践课中,建造者不是那些郑重其事、精益求精的建筑师们,而是年龄从3岁到12岁的孩子,用自己的小手和奇思妙想去搭建一个个理想的房子。
那么孩子们究竟能在“儿童建筑教育”中获得什么呢?我们对话国内几所关注“儿童建筑教育”的机构,聊一聊他们正在做的事以及他们眼中的“儿童建筑教育”。
01
探索创造
回归到如何更好地生活
洛嘉教育是国内知名国内知名景观设计公司——奥雅设计旗下教育品牌。 由奥雅设计联合创始人、董事总经理李方悦女士创办。
李方悦对中国城市化发展,特别是 对儿童友好型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富有强烈的热情和责任感。她吸纳各方资源,带领专业团队, 为探索更适合中国儿童教育模式,跨界联合创新教育团队打造洛嘉教育品牌 。
洛嘉教育以横港国际艺术村的在地资源为核心,引领孩子们走进乡村真实生活的情境,结合课标深度挖掘适龄学科内容, 以“ D(Design)N(Nature)A(Art) ”教育为核心理念,并将其植入课程研发 。
洛嘉教育将课程内容与场地设计紧密结合。让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己的探索进行学习,构建自己对世界的认知体系,在大自然和人文艺术的探索中,培养21世纪最重要的核心素养—— 设计思维与创造力 。
洛嘉教育在横岗国际艺术村举办了 横港亲子活动、学校课外实践课堂、艺术工作坊、横港乡建营以及横港夏令营 等200多场教育活动。
好的自然课程体验,从“生活”开始,解决“问题”,最终回归到如何更好地生活。 洛嘉教育建立“发现问题——动手实操——设计搭建——情感产出——多维评估”的模式,设立一系列体验课程。
2018年洛嘉教育组织横港夏令营,带领小营员们一起设计制作昆虫旅馆。他们化身为小小建筑设计师,去现场测量、考察可用的建材,或天马行空,或考察现状,在画纸上肆意挥洒着他们的无限创意。
考虑到这期夏令营孩子比较小,设计建造昆虫旅馆时,带队老师采用了提问的方法,帮助孩子思考建造工程上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从“如何做立柱”到“用什么填充材料吸引昆虫”,引导孩子讨论出了最终的设计方案。
尽管最终的昆虫旅馆有些简陋,建造过程中也出现了各种问题,但 过程中孩子们尝试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设计思维去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这是最宝贵的 。
02
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建筑
这种途径来认识自己
冯果川不仅是一名拥有诸多建筑设计作品的建筑师,同时他还有个特别的身份:儿童建筑教育推广者。
在他从业的这段时间里,他开始思考。 他认为建筑学中包含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包含着对自由平等现代社会的普世价值观的肯定,让建筑学的知识成为大众普遍拥有的知识可以帮助人们认识现实,对不公的事情进行更有效的微观抵抗。 于是他积极投身教育实践、凭着他对儿童教育拥有的独特见解,创办了儿童建筑教育项目 “童筑文化”。
△ 在公开课上做分享的冯果川
“建筑教育不仅仅是学建筑或做建筑设计的人才需要的。每个人都需要认识自己,也都可以通过建筑这种途径来认识自己。“
“童筑文化”是一个面向4~12岁儿童的建筑学公共教育项目,隶属于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未来城市研究所 ”。
从2012年成立至今,团队研发了多种有趣的儿童建筑课程。通过开设公开讲座、网络课、手工课、工作坊及“进校园”等多种形式,举办各类儿童建筑教育活动,致力于普及建筑基础知识、提升儿童美学教育,同时帮助儿童和家长了解和欣赏建筑之美。在推动儿童建筑美学基础教育的同时, 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创意思维和观察力,锻炼儿童的动手能力,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加强儿童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和认知。
同时“童筑”也拥有一支专业的研发教育团队,团队集合了建筑、景观、 艺术设计、工程设计等各领域人才,积极投身儿童建筑教育,开设建筑教育课程、引导儿童全面发展。
△ 构成基础课。三大构成即平面构成、色彩构成、 立体构成,是现代艺术设计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
△ 局部建筑课。《局部建筑》将引导学生用分析的 方法,将建筑拆解成容易观察和理解的 简单元素:地面、墙、门、窗、屋顶、廊……然后逐一去深度认识这些元素,并且通过儿童自己动手去建造这些元素。
△《建构课》将引导学生融合物理学、建筑学、数学等综合学科,课程将让孩子们用身体去学习,用手去思考,通过对材料特性、物体空间的直接感知,获得超越理性的多维度记忆,将众多知识内化,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提供帮助。且让他们重燃对物理世界的好奇,不藏身于虚拟世界。
冯果川认为建筑是多种学科的汇聚,儿童求知欲高,好奇心强,更容易对建筑学产生兴趣。 小朋友学习建筑更有利于均衡发展各方面的能力。
通过学习建筑可以让孩子拥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善于发现生活另一面的美;参与工作坊让小孩子拥有灵巧的大脑和会思考的双手,可以用更多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也是他们开办儿童建筑教育的初衷。
△ 实践中的孩子
在冯果川看来,建筑学有益于孩子们身心成长。现在孩子习得的经验很多都是间接的,孩子们经常沉溺于手机、iPad(平板电脑),现实世界被虚拟影像替代,他们与世界的交流正在变成手指的轻轻滑动,他们的身体越来越少参与其中。
建筑课把孩子们带回现实,与真实的材料打交道,身体是我们建筑学关照的核心,却正是现在孩子们成长中被数字技术排斥和压抑的。
“面向儿童的建筑教育,不是为了培养未来的建筑师,是让大众掌握建筑学这门知识,把它作为观察自己、观察社会的工具。孩子们学习建筑和城市的知识,让他们对发生在身边的事情有了自己的思考和看法”。
03
儿童学习建筑≠未来成为建筑师
穆威曾被我们称作“带着儿童一起‘玩建筑’的人”。“个个世界WikiWorld”是由来自中国、法国和瑞士等顶级设计师和教育家创立的全球首个开源建筑社区,提供人人可以造房子的自然建筑产品,打造回归自然的主动式生活,让每一个人建造自己的自然之家。
以“亲子主题”项目设计的建筑群“个个世界”则是他和孩子们一起“建造房子”的现实乐园。
作为建筑师的穆威,2008年在挪威工作的时候接触了北欧式的自然教育,设计了一些青少年的营地建筑。 他发现从孩子小时候开始的感官教育和行动力教育是他所经历过的国内教育非常缺失的部分 ,所以在2012年,当他有了自己的孩子之后,开始对国内的教育感到巨大的焦虑。
△ 个个世界。苏维哲存在建筑©建筑摄影
于是同年,他们发起和家庭一起造房子的公益项目,他们认为这是一件印象深刻且成就感满满的事情。这样的项目获得了家长的认可,也获得了国际机构的邀请和很多国际奖项。
索性他们就保持每年发起这样的项目计划,以公益教育的方式开始在中国和欧洲进行实践,直到2017年,伴随着消费升级和创意教育的理念开始在国内迎来爆发,他们觉得这是一个可以全身心投入的事情,于是就成立了“个个世界”。
2015年他们受邀参加法国巴黎全球气候大会,2017年联合法国知名大学和机构成立NGO“世界儿童运动”,致力于儿童视角的建筑学推广,建立的一系列课程体系在2018年也已经成为法国公立小学的实验课程。2019年在莫干山的“小小部落”获得了联合国人居署的战略。
△ 个个世界联合法国知名大学和机构建立的体系,走进法国公立小学。
目前“带孩子,造房子”的国际公益亲子建造项目,已经在全球十余个国家主持社区参与型建造40余个。
他们最早获得传播也影响了很多后来者从事这个领域的项目是2013年的“天空之城”。
△ 天空之城。©先进建筑实验室(AaL)
2019年他们开发了“儿童建筑乐高”,在莫干山的“小小部落”举办了中法百人建造节。
△ 孩子们建造的“小小部落”。©先进建筑实验室(AaL)
他认为儿童建筑教育一定不是为了让孩子们学习设计或者成为建筑师,而是 通过建筑这样一种载体去强化感知力,想象力,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建筑学是原生的STEAM载体,包含了数学几何,工程科学,美学设计,命题和分析能力,协作和执行力等等, 通过这样的PBL式(Problem-Based Learning)学习,他认为成果并不是最重要的,而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让孩子终身受用。
每个孩子都有一个造房子的小小梦想,在功利地理解这是教育产品之前,可以轻松一点,去圆孩子一个小小的心愿。
注:“ STEAM教育 ”起源于美国,是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多学科相融合的综合教育。
04
生活即教育
托起孩子们的“理想国”
书新堂儿童建筑课程研究中心是重庆托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下属的儿童教育研发部门,成立于2015年8月。目前主要研究全球儿童建造环境教育理论、公共教育案例、以儿童为中心的环境设计以及儿童展览。面向全日制的小学,幼儿园,儿童教育培训机构,公共教育机构,提供分年段的儿童建造环境教育总体方案和教学产品。
注:“托木”,学名雀替,本身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起支撑作用的一个建筑构件,所以它本身有“托举”、“支持”的含义。
△ 爱哲冬令营
创始人文静在有了女儿后,作为妈妈的她开始关心孩子的成长环境,关心她在成长的过程中会接受到什么样的教育。于是就将书新堂作为一个单独的部门来运营。
一开始,她只是比较关注儿童公共活动空间的美学。比如跟儿童相关的建筑、游乐、展览空间、玩具,还有视觉系统这些方面,在全世界范围内,有哪些经典的案例。在研究这些案例的过程当中她慢慢接触到了一些儿童教育观念方面的演进。
书新堂发展至今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主要是工作坊和社会实践活动。其中他们做过一个系列叫绘本实验工坊,每一场工作坊主题都来源于一本绘本里的建筑或者是艺术概念。
△ 绘本实验工作坊
他们还做过一个系列叫“KidsWalk”,领着孩子去感受、观察重庆特殊的地理条件对城市面貌的影响,比如交通方式、湿地公园等等。
△ 登上保定门城门
△ 发放导览手册
第二个阶段,他们做的主要是课程。通过向学校提供设计好的课程方案,指导老师去教孩子们。比较成熟的一个项目就是她和牟艾莉老师合作设计的《立起来剧场艺术统整课》,现在全国大概有30多所小学在使用。
△《立起来剧场艺术统整课》上桥南开学生作品-我们的学校,绿色的校园(指导教师:张航、李霞)
目前文静也在设计一门全新的课程——《儿童建造环境教育》。在她的设想中,这门课程将会是一门能够覆盖一年级到六年级全部学段的分级课程,会更好地跟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标准进行对标。从人与场所;材料与形式;居住与环境;技术与过程;规划与生态;建筑与社区这六大核心主题中,挑选符合儿童认知发展的内容来编写教材。
文静认为,最早我们提建筑教育,而现在,我们更多的是在提“建造环境教育”(Built Environment Education)。“建造环境”是指,人类居住工作活动所提供的,包括设施结构制度在内的人造环境,还有虚拟环境。
△ 搭建Fuller穹顶看日落
在她的理解当中,建造环境教育的本质是一种博雅教育。首先, 通过这种教育,她希望儿童有能力感知空间,他们有机会了解建筑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而不会成为“自然缺失”的一代人 ;
其次,她希望儿童能够以建筑艺术为支点,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去探索、学习、分享和创造新的知识;
最后,他们希望儿童学会欣赏身边的建筑文化遗产,能够讨论当代建筑物和场所的质量,以及它们和社区生活的关系。 在塑造环境的过程中,儿童会逐步地意识到自己的身份、权利和责任。
05
让孩子的奇思妙想“落地”
以全新的角度看世界
夏木塘位于江西省吉安市万安县,自2018年开始,他们借助设计的力量提升夏木塘整体环境,吸引了众多知名艺术家、设计师、文化名人来到这里,将乡村文化传承和激活,一系列以儿童自然教育为核心的产业也在这里开始生根。
随着他们对儿童自然教育的探索,他们成立了一个有关于“儿童建筑教育”的项目——夏木塘亲子建造课。
夏木塘亲子课程旨在通过层层递进的教学, 让孩子们充分提升审美和逻辑思考能力,并且通过实体的建造强壮他们的身体素质。
2019年10月1日开展的由CBC建筑中心发起,SeeU 再会与元点社区联合承办的“儿童乡村建造实践”成为夏木塘亲子建造课的第一次课程。
课程分为建筑科普、探索建筑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探索建筑与自然的关系三个阶段。每阶段都会带领孩子完成不同项目,或让孩子参与营造过程。持续不断的课程,会让孩子初步的了解建筑世界,提供一个看世界的全新视角。
△ 造桥实验©夏木塘。通过造桥实验,让儿童运用纸板、纸杯、吸管等生活中常见的材料亲手创造一座小桥,并经受5部手机+1瓶水的承重挑战。让孩子们学习结构承重与安全的重要性。
△ 建筑写生 © SeeU。夏木塘建筑写生,让儿童通过纸张上的点、线、面理解建筑空间的构成。
△ 实地建造。建造课上,孩子们会仔细探索梁柱的连接方式,通过一次次的尝试,在自己的设计中钻进钻出,积极的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
CBC建筑中心乡村振兴事业部主任曾谈到“夏木塘自然主题教育是解决当下的儿童成长环境问题的良好方式,这次活动以实际建造作为媒介使孩子们与家庭、团队、自然联系在了一起。在未来,夏木塘将持续深化建造的途径,注重儿童综合素质教育的提升以及‘家庭陪伴性’的成长方式。”
用元点社区创始人的话来说就是“ 艺术课程对于儿童也是一种知识的积累,能为孩子以后的某项技能带来相应的帮助。”
夏木塘希望来到这里的孩子在参加各种主题建造课程,丰富儿童课余生活同时,也能积累艺术文化修养,拓宽他们的阅历。同时也希望能提高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且在学习中成长。
△ 参与建造的孩子们。©夏木塘
-
后记
当我们讨论“儿童建筑教育”,并非要培养未来的专业建筑师,而是希望沿着”儿童建筑教育“这条路径,让孩子们去真切地感受空间、感受自然,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会从多元的角度认识独立的个体与宏观的世界,培养孩子们的感知力、创造力、想象力、责任心......
而透过这些小小建筑师们的作品,我们望见的是孩子们在参与的过程中被发掘出来的无限可能性,似乎也可以从中窥见中国教育从“应试”迈向“美育”的一大步。想来,给孩子们最好的礼物,就是真挚的爱与适合的教育吧。
最后祝孩子们快乐成长,祝大人们尽量葆有童心。
主编 | 牧之、鹤鹤
编辑 | 颖酱
撰稿 | 颖酱
校对 | Eva
摄影 | 由受访者提供,或来自网络
设计 | 三金
本文授权转载自一筑一事,儿童设计大数据推荐发布
我们的小目标 :
2年内,发布1000个儿童设计案例